國企改革一度被稱作“最難啃的骨頭”。機制僵化、效率低下、包袱沉重,許多人一提國企就搖頭。政企不分、政資不分、動力不足,體制難題長期困擾著國企。 迎難而進,矢志不渝。十年前,國企改革再次發力,設立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機構,...
“從數據來看,不支撐‘國進民退’的說法,反倒是‘國退民退洋進’。所有國有資本退出的行業,最終來看,都是由外資控制。所以說‘國進民退’是個偽命題,存在的個別案例是‘優進劣退’而非‘國進民退’。”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助理、...
今年以來,宏觀經濟形勢總體趨好,財政支持企業改革發展的積極效應繼續顯現。今年前4個月,國有企業營業總收入和實現利潤同比仍保持增長,但實現利潤增幅放緩。 “一方面是經濟形勢緩慢復蘇,企業利潤回升;另一方面,...
意大利威尼斯卡弗斯卡利大學經濟和企業系教授法布里奇奧·巴諾佐認為,雖然經過結構調整和國有企業私有化進程,但意大利的大型國有企業至今仍然在國民經濟體系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意大利埃尼集團(ENI)...
1至4月,全國國有企業實現利潤同比增幅放緩。這可以理解,從去年到現在,經濟步入放緩區間,全國的經濟形勢大體如此,國企利潤增幅不放緩就不可思議了,符合整個經濟基本面的走勢。 中央企業和地方國企利潤呈現增減“...
這是一條前人未曾走過的路。2003年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拉開大幕,從根本上實現了國有企業經營權和所有權分離,市場經濟特色的改革為國有企業注入前所未有的活力,鑄就了舉世矚目的世紀輝煌。 這也是一條后人無法效仿的路。...
“中國建筑集團是最早走向市場并在市場中摸爬滾打成長起來的。但由于市場不規范,企業法律意識不強等原因,上世紀90年代,我們的企業法律工作還比較薄弱,法律人員疲于奔命,充當‘救火隊員’的角色。經過10年努力,我們的法律管理已經成為企業戰略支撐和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方面。...
2005年以來,隨著海峽西岸經濟區概念的逐漸明朗以及中央對海西戰略一系列扶持政策的出臺,一大批有實力、有戰略遠見的央企相繼布局福建。它們的落地,為福建帶來一批批投資大、效率高、質量好、后勁足的大項目、好項目。...
國有企業在實踐中要注重把握好發展的節奏、平衡好發展的結構、協調好發展的關系,不斷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全面提高企業發展的協調性和可持續性。 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是關系我國發展全局的重要抉擇,...
中國企業在海外直接投資頻頻遭遇阻力。中海油收購美國石油公司優尼科(U nocal)折戟、中鋁增持澳大利亞力拓公司失利、華為在美投資受阻等成為國內學者和媒體常常引用的幾起投資失敗的案例。事實上,即便是那些成功完成的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