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關鍵時期,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勝利召開,為國有企業的發展指明了方向,照亮了前行的道路。
近日,動裝公司副總經理索文旭到檢驗質保黨支部和技管市場黨支部進行了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宣講。索總圍繞全會精神和《決議》內容進行了細致的講解并結合實際做了具體工作解讀和安排。

一、深刻領會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對國有企業發展的重大指導意義
全會強調了深化國資國企改革的重要性,推進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推動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做強做優做大,增強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競爭力。這為我們企業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政策基礎和強大的動力支持。
面對當前紛繁復雜的國際國內形勢,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面對人民群眾新期待,全會強調必須自覺把改革擺在更加突出位置,緊緊圍繞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這不僅是凝聚人心、匯聚力量,實現新時代新征程黨的中心任務的迫切需要,更是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制度保障、強大動力,以及應對各種矛盾和風險挑戰的必然選擇。
二、牢牢把握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根本要求,不斷增強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競爭力。
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國資央企要增強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競爭力,這次全會再次作出重要部署,進一步明確了新時代新征程國有企業改革的根本要求。增強核心功能,從根本上說就是要服務國家戰略、增強戰略支撐能力;提升核心競爭力,從根本上說就是要面向市場、塑造獨特競爭優勢,二者相互依托、相互統一。
(一)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深度融合。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明確提出“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吹響了新時代新階段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培育壯大先進制造業集群,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新號角”。
一是通過數字化技術驅動產業轉型升級,通過數字經濟對傳統產業進行顛覆性改造。對傳統制造業而言,推廣智能制造技術,實現生產過程的自動化、智能化和高效化。
二是數字孿生加快智能化轉型步伐。“數字孿生平臺圍繞生產經營目標建設與應用,是持續優化迭代管理的新模式,將加快企業數字轉型步伐,為下一步的建設發展補足動力,提升競爭力。”。
三是加快智能化轉型,構筑產業競爭新優勢。通過智能化建設讓企業生產力得到提升,以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加快建設智能車間和智能工廠,提升資源配置效率,滿足市場需求與企業發展。
(二)堅持創新驅動,不斷提高自主創新能力。
科技創新是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引擎。全會指出要健全國有企業推進原始創新制度安排,打造原創技術策源地。我們要加大在科技創新方面的投入,向前瞻性戰略性新興產業集中。聯合產業鏈、供應鏈上下游的研發力量,聚力攻關綠色、智能等戰略領域的重大裝備技術,努力摘取行業 “皇冠上的明珠”,引領行業創新發展,推動產學研協同,加速科技成果轉化應用。
改革是一項系統工程,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需要全體干部職工的共同參與和努力。我們要深刻學習把握全會精神要領,加強黨的基層和群團建設,提高團隊的凝聚力和戰斗力,形成人人支持改革、參與改革的良好氛圍。還要加強干部、骨干隊伍建設,培養和造就一支政治過硬、業務精湛、作風優良的隊伍,為改革提供人才保障。更要加強黨性修養,提高政治站位,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
三、走好新時代黨的群眾路線,堅持全心全意依靠職工辦企業
《決定》指出:“走好新時代黨的群眾路線,把社會期盼、群眾智慧、專家意見、基層經驗充分吸收到改革設計中來。”把這四個方面做好了,我們的群眾路線就是成功的,我們的改革發展也會取得好的效果。
社會期盼對于我們來說就是職工期盼,就是把企業經營好,共享企業發展成果,生活品質得到保障和提升。群眾當中蘊藏著無盡的智慧,要深入基層一線,問需于民,問計于民,向職工群眾討方法,同時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問題。專家是企業的財富,我們的優勢其中一個就是擁有大量資深的技術專家和高技能人才,要發揮好他們的作用,注重聽取他們的意見,對研究規劃、制定政策很有作用。關于基層經驗,公司多年的發展歷程,基層積累了大量的有效的符合自身實際的實踐經驗,要問計于基層,解決方案舉措不接地氣、不好落實的問題。
索總最后總結并提出工作要求,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檢驗質保黨支部和技管市場黨支部要充分發揮戰斗堡壘作用,發揮黨員的旗幟和帶頭作用,以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為指引,以堅定的決心、務實的舉措、創新的思維,做好公司質量保證和檢驗工作,做公司質量工作的堅實守護者,成為公司履約踐諾保質交貨的堅實后盾,做好技術管理、科研創新工作,加大優質市場開發,扎實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為國家的經濟發展和能源建設貢獻我們的力量,在新時代的征程中書寫屬于我們的輝煌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