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本站
瀏覽量:
發布時間:2010-05-20
59年披荊斬棘,哈電集團寫下了永久的輝煌
59年來,實踐著“為世界提供動力,為人類帶來光明”的宗旨,哈電集團以自己雄厚的實力和博大的胸懷,在發電設備高端領域不斷前行。從容量20萬千瓦到100萬千瓦等級的躍升,哈電集團結束了中國發電機組在高能耗、小容量低谷的徘徊;從超高壓、亞臨界、超臨界到超超臨界高參數的疾速躍進,哈電集團掌握了當今世界最先進、最節能、最環保的發電設備技術;從常規火電機組到核電機組的跨越,哈電集團成為世界上為數不多可以獨立建造核電站的企業;從800千瓦水電機組到世界最大70萬千瓦巨型空冷水電機組的運行,哈電集團站在了世界水電之巔。
59年駐足回眸:
在這里,制造出中國第一臺蘇雄800千瓦水輪發電機組和2.5萬千瓦火電機組(鍋爐、汽輪機、發電機)。
在這里,新安江7.25萬千瓦大型混流式水輪發電機組的成功研制,開創了中國發電設備自主設計制造的先河。
在這里,自主研發的葛洲壩12.5萬千瓦軸流轉槳式水輪發電機組和21萬千瓦汽輪機首獲我國發電設備制造業最高榮譽(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
在這里,中國制造的大型發電設備首次走向世界,并保持著當今中國出口單機容量最大機組的紀錄。
在這里,中國第一臺艦艇核動力汽輪機、主泵電機成功服役。
在這里,60萬千瓦、100萬千瓦超臨界、超超臨界汽輪發電機組成功問世。
在這里,三峽右岸70萬千瓦機組的成功投運,開創了中國巨型水電機組自主設計制造的新紀元。
59年來,肩負著“承載民族工業希望,彰顯中國動力風采”的歷史使命,履行著共和國“長子”的責任,哈電集團緊緊依靠科技創新不斷提升核心競爭力,在技術領先和產業進步方面很好地發揮了中央企業的帶動力和影響力,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成功之路,實現了我國發電設備制造水平和自主創新能力的新跨越,實現了發電設備由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的轉變,為國家電力建設做出了重大的貢獻。
59年,哈電集團肩負著歷史使命,確保了國有資產保值增值
確保了國有資產保值增值,這是一個關系到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中央企業的不變誓言。
59年來,哈電人用自己的智慧與心血兌現著這樣的心聲與誓言。“十五”以來,哈電集團步入了快速發展軌道,主要經濟指標跨越式攀升,連續多年創歷史最好水平。發電設備產量從2000年的328萬千瓦到2008年萬千瓦,年均增長率32.7%;主營業務收入從2000年34.1億到2008年310.5億,年均增長率31.8%;利潤總額從2000年6199萬元到2008年17.2億元,年均增長率51.5%;從業勞動生產率從2000年的1.63萬元/人到2008年的20.87萬元/人,年均增長率37.5%。“十五”末年哈電集團創造了五項國內第一:全年發電機產量2133萬千瓦;電站鍋爐2051萬千瓦;電站汽輪機2332萬千瓦,根據國家行業權威部門統計均居國內第一。引進9fa重型燃機及聯合循環技術,并合作生產的9fa重型燃機年產9臺230萬千瓦,居國內第一。交直流特種電機年產404.5萬千瓦,居國內中小型特種電機行業第一。
在2004—2006年國務院國資委第一任期業績考核中,哈電集團以“利潤總額為13.9億元,較2003年增長了29倍,年均遞增221.5%;發電設備產量從2003年613萬千瓦躍升到2006年的2705萬千瓦,增長了4.2倍;主營業務收入從58.6億元提高到308.6億元,增長了3.4倍”的佳績,榮獲國務院國資委授予的“績效進步特別獎”。
2009年,哈電集團多措應對席卷全球的經濟危機,克服重重困難依然全面實現經營目標,打牢企業又好又快發展的堅實基礎。
59年,哈電集團加速技術創新,調整產品結構,大力拓展國際市場,讓中國裝備制造業的聲音響徹世界
讓中國裝備制造業的聲音響徹世界,這是一個關系到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中央企業的永久追求。
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哈電集團正確判斷國際、國內經濟發展走勢,客觀分析發電設備制造行業現狀與發展方向,結合企業的實際,適時地提出“中國最好,世界一流,成為裝備制造業受推崇的世界知名企業”的戰略發展目標。在這一目標的指引下,下大氣力加速技術創新和產品結構調整的步伐,自“十一五”計劃實施至今,哈電集團不斷地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不斷地收獲著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科技成果,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保持著企業的優勢。自主設計并為三峽右岸制造的 4臺水輪發電機組全部發電,綜合性能最優,實現了一臺比一臺更好的目標,被三峽公司譽為“精品機組”。設計制造的集團首套百萬千瓦超超臨界汽輪發電機組的投產運營,是目前國內容量最大的汽輪發電機組,達到了國內領先、國際先進的技術水平。自主制造的巴基斯坦恰希瑪核電站二期工程蒸汽發生器,實現了哈電集團核島主設備又一重大突破;得到了“二代加”核主泵技術受讓,將實現主泵制造100%國產化;并以三門2號首臺國產化百萬千瓦蒸發器合同、海陽常規島t/g包合同為突破口,全面進入三代核電核島和常規島主設備領域。“超臨界 600mw火電機組成套設備研制與工程應用”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30萬噸合成氨成套技術與關鍵設備的開發研制及應用”、“ 300mw cfb鍋爐機組示范工程及國產化”雙雙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三峽巨型全空冷水輪發電機組關鍵技術研究及設備研制”獲機械工業科技進步特等獎和省科技進步特等獎。世界最長等級全速鋼制1200毫米長葉片的開發填補了國內空白,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
2008年,在第六屆國際發明展覽會上,哈電集團的“混流式水輪機 l型葉片轉輪”、“巨型水輪發電機全空氣冷卻系統”、“沖擊發電機” 3項發明專利榮獲金獎。同年,哈電集團還被評為“中國工業經濟先鋒全國示范單位”稱號。
強大的技術創新能力,加快了企業產品結構調整的步伐。在節能環保的超臨界、超超臨界汽輪發電機組技術領域耕耘10年,目前600兆瓦級以上的超臨界、超超臨界機組已占產品的絕大多數。世界首創的巨型空冷水電機組技術在三峽、向家壩、溪洛渡等項目中不斷推廣。作為三代核電ap1000的首批承制企業,囊括了三代核電項目絕大部分常規島和大批核島設備,“二代加”、“四代”設備也有訂單在手,核電產品已成為企業結構調整的主攻方向。自主研發了我國首臺1.5兆瓦永磁直驅風力發電機組,改變了國外風電技術一統國內市場的局面。此外,哈電集團還將為泰國150兆瓦生物質能電站提供主機設備,開發完成了潮汐發電的關鍵技術等,向更廣闊的新能源領域開拓。在環保、高效、清潔能源領域哈電集團箭步急行。
發電設備制造企業的市場是個國際化的市場,企業要謀求長足發展,就必須要面向世界,走出去。目前,哈電集團經營戰略重心的轉移已經取得了初步成果。
開辟了南美、印度市場,創下600兆瓦等級機組電站工程總承包項目出口業績,2008年率先進軍當年的援建國俄羅斯,簽得2臺660兆瓦超臨界項目合同。中國大型發電設備項目首次打入俄羅斯市場,除了體現出中國的裝備制造企業國際競爭力的提升外,更具有一種特殊的意義,當年依托前蘇聯技術起步的中國發電設備制造業已經拉開了產品反向出口俄羅斯的序幕,實現了由建廠初期引進前蘇聯發電設備制造技術到向俄羅斯提供當今世界最先進的大容量發電機組的轉變。2009年出口簽約額突破100億元,在印度接連簽下四個項目、獲得世界首個150兆瓦單缸汽輪機合同、簽訂巴基斯坦首座聯合循環電站總承包合同。為越南建設的錦普一期1×300兆瓦火電項目受到越方的肯定,被越南能源協會授予“越南電力發展杰出貢獻獎”。這是中國電站工程建設企業首次獲得這樣的榮譽。
哈電集團以自己踏實、卓有成效的努力向世人證明著:哈電集團離不開世界,世界需要哈電集團。
59年,哈電集團加強管控、強化執行,不斷實現著集團資源效應的最大化
實現集團資源效應最大化,這是一個關系到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中央企業的管理訴求。
作為一個集團企業,管控能力的強弱直接關系到集團整體功能大發揮,對企業戰略發展至關重要。面對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哈電集團在對外開拓市場、調整結構的同時,更不斷加大力度,從“人、財、物”三個方面全面加強提升管控能力。
目前,哈電集團已經搭建了企業內部干部雙向交流的良好平臺,調配平衡各企業干部隊伍。自2009年以來,交流干部近90人,有力地推動了集團戰略的貫徹,集團凝聚力大幅提升。
解放思想、轉變觀念,敢于變革、敢為人先。為進一步實現集團資源效應的最大化,哈電集團在產品結構調整箭步急行的過程中,積極整合內、外部資源,大力推進組織結構的調整。
為了打造西南地區水電設備制造基地,擴大國內特別是云南、西藏、四川等水電資源富集地區的市場開發,2008年,哈電集團與昆明市國資委簽訂了關于昆明電機廠無償劃轉協議,目前,哈電集團成立了昆電工作小組,明確了委托經營等相關事項,完成了對昆電公司的財務審計和資產評估工作,有效規避了劃轉風險,資產劃撥工作正在按程序進行。
為充分利用哈電集團技術資源與優勢,打造哈電集團電站維護服務“4s”店,進一步開拓電站維修服務市場,2008年成立了哈電集團現代制造服務產業公司,實現了由賣產品向“賣服務”的轉變。
為了進一步強化了對成員企業的資金和財務管理,哈電集團成立了財務公司,通過整合和利用內、外部資源,實現了產業資本和金融資本的有效結合,在改善資本結構、擴大投融資渠道、改進財務結算、加強資金管理、提高資金運營效率、節約財務成本等方面發揮著積極的作用。
今年4月9日,經國家商務部批準,又成立了哈電集團招標中心。建立完善的招標體系,不僅可以進一步提高哈電集團的參與能力,闊步邁向國際,同時也為哈電集團規范物資采購與管理奠定良好的基礎。
59年,哈電集團在打造世界裝備制造業動力航母、營建令世界推崇的百年老店的征途上不斷闊步前行
打造世界裝備制造業動力航母、營建令世界推崇的百年老店,這是一個關系到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中央企業的美好愿景。
“做強依靠科技,做大依靠管理,做久依靠文化”,這是哈電集團的發展理念。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靈魂和血脈。對國家而言,文化創新和文化建設是持續健康發展的不竭動力。對企業而言,文化建設是實現全新跨越不可或缺的“助推器”。十七大報告中明確指出:要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興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高潮,激發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權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會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風貌更加昂揚向上。這是黨根據時代變革發展提出的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新要求。要貫徹社會主義的先進文化,對企業而言就是要構建起完備有效的企業文化戰略框架、保證企業文化的先進性和競爭力,助推企業的軟硬實力實現又好又快發展。文化比物質、行政等手段更容易激發員工對企業的認同感、歸屬感、使命感和自豪感,且更富有持久性。
雖然已經有近60年的歷史,但哈電集團深刻地認識到,在集團發展變革的關鍵階段,要想營建與世界優秀企業比肩的百年老店,亟需有深厚的、具有生命力的企業文化做依靠。亟需站在戰略高度進行文化的融合再造,建立以哈電優秀傳統文化為基礎,與哈電發展戰略相適應的企業文化建設戰略和規劃,進而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在這個認識的基礎上,哈電集團啟動了企業文化融合、再造工程,擬定了《哈電集團企業文化發展戰略規劃》,將原有的各成員企業傳統的優良文化元素與現實戰略發展思路相結合,融合提煉成哈電集團新的“動力航母”文化理念,建構起了哈電集團“動力航母”文化的基本框架。幾年來,哈電集團從“加強對企業文化的理念傳播、加強對企業文化的制度傳播、加強對企業文化的行為傳播、加強對企業文化的視覺傳播、加強對企業文化的情感傳播”等幾個方面卓有成效地推進企業文化的宣貫工作,循序漸進地將其滲透入集團員工的思想意識和工作行為中,并為員工們搭建起自由展示與自我發展的平臺,讓每個“哈電人”都能真切地感受到“融入哈電,精彩人生”,激發起員工的主人翁責任意識和創新熱情,激情工作,快樂生活。
59年來,哈電集團在合作中積累,在積累中創新,在創新中升華,在升華的過程中打造著自己的國際品牌。
59年的發展,哈電集團積累了碩果,
59年的發展,哈電集團走向了成熟,
59年的發展,哈電集團沉淀了自信,
59年的發展,哈電集團把笑意寫在了每一名員工的臉上。
59年的發展,哈電集團把自己展示給了世界。
新機遇帶來新挑戰,新挑戰催生新技術,新技術引領新產品,新產品拓展新市場,這是哈電人領悟思路決定出路的真諦所在,這是永遠涌動在哈電人心潮中的澎湃動力。
放眼未來,任重道遠。“中國最好,世界一流”依然是哈電集團執著的追求,哈電集團將繼續揚起改革開放、自主創新的風帆,努力踐行科學發展觀,“同心而動,聚力生輝”,繼續引領著中國電力裝備的起跑,承載著振興中國民族工業的豪邁情懷,向著“著力打造世界裝備制造業的動力航母”美好愿景,開疆拓土,闊步向前,努力實現哈電集團發展的新跨越,攜手打造一個更加和諧美好、生機勃勃和燦爛輝煌的明天!在企業又好又快的發展中,為國家經濟發展做出自己新的更大的貢獻。 (新華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