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哈爾濱電氣集團有限公司
瀏覽量:
發布時間:2019-03-13
編者按:
中國“兩會”舉世矚目。全世界都在關注中國、了解中國,都在聆聽新時代的“中國故事”。中國企業在推動共建“一帶一路”發揮著主體作用,是讓世界了解中國發展的窗口。中國“兩會”期間,“外國朋友”們通過了解企業的故事逐漸熟知中國智慧、中國方案,紛紛為中國“點贊”。
“‘ 一帶一路’倡議讓世界改變對中國的看法”,全國政協常委,哈電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斯澤夫在接受中國經濟網、中阿衛視聯合專訪時表示。哈電集團作為中央企業,作為中國發展的“窗口”,也吸引了“外國朋友”的眼球。
今天,給大家分享哈電集團迪拜哈斯彥項目現場計劃經理、來自羅馬尼亞的多諾維茨基等“外國朋友”與中國的故事,與哈電的情緣。
3月11日,中央電視臺四套中文國際頻道兩會特別報道《讓創新成為驅動發展新引擎》播出了《中國世界說·分享科技》;3月8日,中國國際電視臺阿語頻道播出了采訪哈電集團迪拜哈斯彥項目現場計劃經理多諾維茨基的專題片,多諾維茨基等“外國朋友”作為“一帶一路”項目的參與者和親歷者,分享他們與中國的故事,與哈電的特殊“情緣”。
3月11日,中央電視臺四套中文國際頻道兩會特別報道《讓創新成為驅動發展新引擎》,哈電集團迪拜哈斯彥項目現場計劃經理多諾維茨基分享他與哈電的特殊“情緣”。
3月8日,中國國際電視臺阿語頻道播出了采訪哈電集團迪拜哈斯彥項目現場計劃經理多諾維茨基的專題片。(PS:阿語翻譯附后)
多諾維茨基:“在哈斯彥項目上哈電集團著重開發了最先進的過濾和清潔技術,確保最少的污染排放,最大的電力輸出。”
兩年前,多諾維茨基加入哈電集團,參加哈斯彥項目建設,他說:“能夠加入中國企業與哈電集團朋友們一起工作感到非常愉快,能夠助力“一帶一路”倡議趕到非常有意義。”
據了解,迪拜哈斯彥項目是哈電集團成功進入中東市場的首個海外投資&總承包項目,建成后將是中東首座清潔燃煤電站項目。哈電集團作為項目的總承包方,積極履行央企責任,在該項目上實現了中國投資、中國融資、中國總包、中國設計、中國制造、中國建造,集合了眾多的中國元素,是央企強強聯合“走出去”服務海外的典范項目。同時,承攬如此重量級的高端項目,哈電集團還打造了一支國際化的工程建設隊伍,融合了11個國家的工程建設者,包括多諾維茨基在內的60余名國際工程人員參與了項目建設。他們在“一帶一路”建設上與中國結緣,在哈斯彥項目上與中國企業結緣。
多諾維茨基談到通過參與哈電集團項目建設感受中國的發展時說:“在我的孩提時代,我們的文具都來自中國,我們在學習的時候用的是英雄牌鋼筆和鉛筆,我的第一臺照相機是海鷗牌,普發繪圖儀是我學生時代最早用的繪圖工具。”
多諾維茨基:“這個項目符合最嚴格的環保標準。”
迪拜哈斯彥項目碼頭施工區域位于當地自然保護區內,保護區里有珍惜動物珊瑚礁、鷹嘴龜和魚等,為了保護這些生物,哈電集團既搞好項目建設惠及當地社會經濟發展,又注重保護生態環境。
哈斯彥能源公司首席執行官Saeed Mohammed AL Tayer表示:“迪拜哈斯彥項目既滿足了迪拜日益增長的電力需求,也貫徹了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是實現迪拜能源多元化的重要一步。 ”
在該項目建設過程中,哈電集團采用了最先進的燃燒、脫硝、除塵及脫硫技術,保證電廠運行期間排放中粉塵、硫化物及氮化物指標優于世界同類型機組,最大程度地履行保護空氣和大氣的責任。對施工區域內的28000多株珊瑚進行移植和培養,將瀉湖區內魚類全部轉移至大海;在每年海龜繁殖期,按照與迪拜環保組織共同制訂方案,對海龜進行監控與保護;十余套水質及空氣質量監測站的安裝,保證了項目與迪拜市政府可同時對施工區內所有環境參數的實時監測;經過特殊設計的十余公里防淤簾將海域內可能的環境風險降至最低。
多諾維茨基:“‘一帶一路’不僅僅是經濟工程,也是文化溝通的橋梁,助力民心相通。”
阿聯酋迪拜哈斯彥清潔燃煤電站項目被評為“2018國企海外形象建設優秀案例”;土耳其澤塔斯三期超臨界燃煤電站項目榮獲“土耳其最佳火電項目獎”;蒙古額爾登擴建項目榮獲“蒙古國國家優質項目獎”“蒙古國優秀建筑物設計獎”……
在共建“一帶一路”方面,哈電集團積極發揮主體作用,堅持“走出去”打造傳播哈電品牌,“走進去”深度布局海外市場,“走上去”搶灘高端市場,“干一個項目樹一座豐碑”,努力讓中國動力點亮世界。特別是近幾年來,哈電集團ENR全球最大250家國際承包商百強榜單排名逐年上升,2018年第65位,在中國對外承包工程業務完成營業額位列第24位。
“清潔燃煤電站項目本身就是‘一帶一路’造福沿線各國的最好例證之一。就像古代的絲綢之路,‘一帶一路‘也是互利共贏的,這個項目就體現了阿聯酋從中國的專業、技術、資金方面獲益。同樣的事情在世界各國都在發生,在歐洲也是如此。我想我們應該感謝中國重新開放絲綢之路,把世界的兩端緊密聯結在一起。”多諾維茨基表示。
“哈斯彥項目的團隊是國際化的,大家毫不吝嗇地互相分享自身的經驗和心得。”哈斯彥能源公司的一名來自美國的工程師 Gary Lexa表示。
“迪拜哈斯彥項目是一個雇傭了來自10多個國家員工的國際性項目,在項目工作中雇員們配合默契,互相學習。”多諾維茨基說。
央視阿語頻道節目中文翻譯:
【導語】
2018年7月,國家主席習近平對阿聯酋進行了國事訪問。訪問前夕,習主席在阿聯酋媒體上發表了題為《攜手前行,共創未來》的署名文章。文章提到中阿兩國在高新領域合作逐步興起,重點提及了迪拜哈斯彥清潔燃煤電站項目,作為“一帶一路”的項目之一,該電站建成之后將成為中東地區首個清潔燃煤電站。今天,就讓我們來認識一位“一帶一路”項目的參與者和親歷者,看看他與中國的特殊情感。
【正文】
弗拉基米爾·多諾維茨基,來自羅馬尼亞,是哈斯彥清潔燃煤電站項目現場計劃經理。弗拉基米爾告訴記者,他們在困難時期得到了中國的支持和幫助。當他還是孩子的時候,用的很多東西都來自中國。弗拉基米爾兩年前入職哈電集團,他表示,能夠加入中國企業,助力“一帶一路”倡議非常有意義。
【同期1】弗拉基米爾·多諾維茨基(英語)
清潔燃煤電站項目本身就是“一帶一路”造福沿線各國的最好例證之一。就像古代的絲綢之路,“一帶一路”也是互利共贏的,這個項目就體現了阿聯酋從中國的專業、技術、資金方面獲益。同樣的事情在世界各國都在發生,在歐洲也是如此。“一帶一路”不僅僅是經濟工程,也是文化溝通的橋梁,助力民心相通。我想我們應該感謝中國重新開放絲綢之路,把世界的兩端緊密聯結在一起。
【正文】
弗拉基米爾表示,中國在包括科技在內的各個領域都取得了迅猛發展,這個項目符合嚴格的環保標準。
【同期2】弗拉基米爾·多諾維茨基 (英語)
中國在過去幾十年間取得了飛速的發展,不僅體現在發展體量上,還體現在發展質量上。我注意到中國先進的技術應用在各個領域,從必需品到高科技產品,如今全世界的各個角落都能見到中國高科技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