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第一財經客戶端
瀏覽量:
發布時間:2024-03-08
建設重型裝備生產制造基地,是推進建設制造強國的重中之重,也是維護國家產業安全的現實需要。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哈電集團董事長曹志安提交了一份《建好建強重型裝備生產制造基地》的提案。
人工智能如何賦能傳統裝備制造業?哈電集團在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方面有哪些布局?新一輪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加快推進,哈電集團有哪些重點改革任務?作為東北地區的央企,面對新一輪東北振興他又有哪些切身感受?帶著這些問題,第一財經記者專訪了曹志安。
第一財經:人工智能是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的一個熱詞。你認為人工智能如何賦能傳統產業?哈電集團在這方面有哪些實踐?
曹志安:我認為,人工智能作為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戰略性技術,能夠充分放大和提升各類要素的價值創造能力,有效助力傳統產業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優化產品和服務,有力推動裝備制造向高端化邁進、智能化升級、綠色化轉型。
新一代人工智能的快速發展,讓我對人工智能與裝備制造業融合的前景充滿期待,哈電集團也要緊抓機遇把握人工智能發展方向,在管理信息化、生產數字化、裝備智能化等方面全面注入AI能力,加快企業轉型升級。
比如,面對新型電力系統建設需求特點,我們錨定智慧電廠的需求,推進裝備產品智能化迭代升級,通過大數據、大模型、AI技術賦能傳統發電裝備產品,給產品加裝智慧大腦,更好地實現裝備可靠、可控、可視,不斷提升產品附加值、增加技術“含金量”。
第一財經:東北地區作為我國重要老工業基地,在重型裝備制造領域具有顯著優勢。去年,黨中央部署了新一輪東北振興。作為東北地區的央企,你有哪些感受?你覺得東北振興存在哪些難點堵點?
曹志安:東北振興還面臨一些突出問題,表面上看,與人才、經濟、政策等方面密切相關,深層次看,老工業基地長期存在的體制機制問題和結構性問題尚未根本解決,面臨著體制機制市場化程度還不夠、產業結構偏重、戰略性新興產業規模小發展滯后、產業鏈供應鏈韌性不足等問題和困難。
對此,我有幾點建議,首先要大力推進重點領域改革,加快解決制約東北地區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著力推進結構調整、鼓勵創新創業、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形成內生發展新動能。
要推進產業結構優化調整,促進裝備制造業等優勢產業立足資源優勢和產業基礎,改造升級“老字號”、深度開發“原字號”、培育壯大“新字號”,積極培育新產業、新業態,加強對創新型企業的支持,提高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東北地區骨干企業多是一個優勢,要充分利用這個優勢構建有充分協調能力的產業鏈供應鏈,加快培育壯大一批具有競爭力的產業集群,加快強鏈延鏈補鏈,促進上下游供需對接、協同發展,提升全產業鏈競爭力。
第一財經:加快布局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是今年國資央企的重點工作。請問哈電集團在這方面有哪些部署?
曹志安: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是我國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的重要支撐,是國資央企布局當下、謀劃長遠發展的重要戰略方向。哈電集團聚焦裝備制造主責主業,2023年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額同比提高了328%。
我們聚焦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和節能環保“三大領域”,優化海洋工程裝備、抽水蓄能、核電裝備、風力發電、光熱發電、新型儲能、先進環保等產業產品發展布局,大力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規模化發展。同時堅持創新驅動,加大產業投資和科技投入力度,保持研發投入強度5%左右,圍繞科技創新、產業基礎再造、數字化轉型等項目投入同比增長50%以上。
在政策支持方面,我們圍繞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發展布局,在資源投入、主業控制、科技創新、人才支撐等9個方面制定39項具體支持政策,將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納入企業領導班子年度經營業績考核的重要內容。
第一財經:根據國資委的部署,今年新一輪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今年要完成70%以上的主體任務。請問哈電集團此輪改革的重點任務有哪些?
曹志安:今年我們聚焦增強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競爭力,將全力完成132項改革任務,主體任務完成率預計達到73%。
具體有這么幾個方面,一是加快以科技創新打造新質生產力;二是聚焦建好建強重型裝備生產制造基地加快產業升級,建立健全供應鏈管理制度體系;三是大力深化三項制度改革;四是推動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走深走實;五是以健全監管機制提升監管水平,“一企一策”制定考核指標和考核政策;六是以高質量黨建引領保障高質量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在大力深化三項制度改革方面,哈電集團將全面構建新型經營責任制,堅持效益決定薪酬、效率決定用工、效果決定用人,以全員勞動生產率為抓手深化勞動用工制度改革,推動市場化經營管理機制制度化長效化。